《生命之光广播电台》

(美国阿拉斯加州播音)

© World Christian Broadcasting

Shortwave Radio Station KNLS, Anchor Point, Alaska, USA

Recording Studios: Franklin, Tennessee, USA


我的妈妈

作者:巩岩 

 

我的妈妈和天下的所有的母亲一样,她善良、能干、贤惠。但我真正认识、理解她是从自己十月怀胎——初为人母开始。一朝分娩的阵痛让我真实地感受到做一位母亲是那样的不容易,也从此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心里的牵挂。我常把她做为我生活的榜样,努力做一位象她一样的母亲:亲手为孩子做出美味的菜肴,香气飘散给了孩子家温馨的味道;一双巧手缝缝补补让孩子更能懂得生活的艰辛。

 

妈妈是一个热心人。她乐善好施,在我幼小的心里就让我懂得耶稣基督所说的,“施比受更为有福”的道理。记得小时住在筒子楼里,只要是妈妈一做饭,满楼飘香,常常引来一群小朋友拿着碗,在她屁股后排着长队,因没有足够的计划,往往是妈妈落到最后没有饭吃。那些孩子的妈妈不好意思的拿来材食,妈妈一句“只要孩子爱吃”又给还了回去;有的亲自来取经,妈妈总是不厌其繁向其讲解“孩子吃啊,首先吃一个‘新鲜’,其次妈妈要用心……个“用心良苦”。记得爸爸偶尔在家掌勺,妈妈时常提醒他,“老大喜欢白汤(不放老抽),老二喜欢红汤(放老抽)”爸爸总是偷功减料。 妈妈,她用母亲的那颗爱心博得了大人和孩子的爱戴,孩子们还给她一个爱称“沃妈妈”。十几年过后,当我跟那些孩子中的几个邂逅在济南的老巷,当她们问候起 “沃妈妈”时,嘴角似乎还泛着儿时的美味……

 

妈妈除了她为人热心,更让人佩服的是她的能干顾家。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他 特殊的职业使得妈妈里里外外都独挡一面。爸爸常常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固定的作息。在中国八十年代还是凭票购煤的年代,家里没有了煤,十有八九爸爸是不在家的。我和妹妹也成了妈妈的帮手,从抬一个,两个到十个,二十个。两个“小煤人”常常还拿腔作调唱着“谁说女子不如男”。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还犹新地留着妈妈俯身在煤堆的身影。爸爸一回来,就是睡觉;妈妈没有怨言,常常教育我们,出去玩,别吵醒他:因为爸爸要拉着成千上万的人。那时的我,是不会将爸爸的睡觉和那些人联系在一起的; 但当我真正进入铁路这个领域,亲眼目睹一张张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故照片的时候,才懂得了:妈妈做为一名火车司机的妻子,默默地用她并不宽广的肩膀撑着这个家,同时也撑起千千万万个旅客的家。爷爷去世时,老家的两个叔叔和一个姑姑都在读书。身为长子的爸爸对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妈妈却从没有让爸爸操心。从为叔叔姑姑每年添置的新衣,到他们娶妻生子,妈妈时时处处做好一名“家嫂”。记得奶奶时常在小叔和小姑中叨唠的一句话:“老嫂比母”要他们永远记着妈妈的好。至今奶奶过世十几年,留下了九个儿女,妈妈走东家问西家,让一大家子的人和睦、团结在一起。

 

记忆里,妈妈有男人的强悍,因为她同时担当着父亲的角色;她也有母亲的关怀体贴。忘不掉小时发烧,妈妈独自一人背起高烧的我闯入茫茫的黑夜;忘不掉高考时挑灯夜读,妈妈悄悄端来拨好的核桃仁和热气腾腾的荷包蛋;更忘不掉每次考试失误,妈妈的鼓励:只要用心就好。在我成长的道路上,都留下妈妈的足迹。当我生老二牛牛时, 妈妈撇下年迈的外婆、牵挂的老爸来美国帮我。我知道那一年对她是多么的乏味、漫长。我没有带过妈妈游览美国的名胜古迹,没有吃过什麽山珍海味;每天下班回家,她给我们的是一桌美味的晚餐,一个吃饱了酣睡着的儿子,一个收拾的干净利索的家……我该做的,她都替我做了。妈妈,女儿长这么大,扪心自问,我为你做了什么?你常说“只要你们过得好”,这是你唯一想要的回报!妈妈,谢谢您为我们操劳。在母亲节来临之际, 仅以此文献给亲爱的妈妈,感谢您给了我生命,感谢您为我做的一切,感谢您给我一个温暖的家。 在飘泊海外的日子里,在汗水与泪水交汇的日子里,您的谆谆教导都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回首页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