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室里无声的语言文化交流

虽然来加拿大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可没想到与医院打交道的机会反倒胜过其他地方。因为姐姐身体的缘故,使我频繁往来于医院病房之间,对加拿大的医疗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而这第一步却是从急诊开始的。

初到急诊室给人的感觉是整洁明朗、工作有序。当初所设想的紧张繁忙不见了,处理突发病患的景象反倒显得有些悠然自在。说实话,在国内的时候自己也没怎么去过急诊室,也许脑子里对这些地方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电视剧的阶段吧。

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却与我想象的相去甚远,办完了相应的手续,我们就在外面等待叫号。可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别说什么医生护士,就连病床是什么样子都没见到。这里哪是什么急诊呢?

来急诊看病就是因为有紧急状况发生,需要及时救治,一小时之内谁都不敢保证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可是怎么都没有人理睬,我不禁有些心急可又束手无策。唉,这要是在中国说不定早就已经处理完毕,可以高高兴兴回家了呢!现在才算真正理解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

终于在广播里听到姐姐的名字。我们被安排了病床,换上了指定的衣服,姐姐一个人躺在床上,瘦小的身躯和宽大的病床相比是如何的不协调,看在眼中,痛在心处。

教会里好心的朋友都匆匆赶来探望,希望姐姐早点得到救助,可接下来的程序还是无尽的等待。感觉好像在这里见医生如同古时平民百姓要进宫见皇上一样困难,要经过重重关卡,级级通报方可入内。

大约又过了两个小时,医生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好不容易见到了医生,我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仔仔细细端详一番。虽然他年纪不是太大,但看起来还蛮专业的,我多少放心一些。

医生简单点询问了一下病情,话还没说完,他就被广播叫走处理紧急的情况去了。我查表一看,他停留在病房的时间竟不超过两分钟,再次经历等待与企盼。医生再次匆匆停留后又消失,如此发反复了三次,我们的精力与耐心已经被折磨的所剩无几。

大家都有些精疲力竭、心力憔悴了。当最后一次医生回到这个病房的时候,我都有些感激涕零了!不经意间却发现他的眼里竟布满血丝,看来今晚他也是异常辛苦,不觉有些怜悯和同情之心。

当一切都处理完毕后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在这5个多钟头的急诊过程中,屈指算来与医生的对话时间不足15分钟,其他都在焦急与等待中度过。

而最后医生的处理结果就是让姐姐第二天再来安排B超,也就是说我们花了5个多小时的时间只换来一个明天安排,心中不觉有些愤然。可转念一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

加拿大地广人稀是众所周知的。听姐姐说在卡城这个宽阔的土地上,医院只有少数那几家。再加上劳动力本来就缺乏,使得可以为病患服务的医生护士,不能满足相应的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急诊室的医生已忙得不可开交,而仍然需要病人付出大量时间等待的原因吧!

另一方面急诊室明显的告牌写着。先后顺序是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而定,而不是先来先处理。这一点我是后来才发现的,当初并没有太在意,看来真的是有生命危险的病人,才会真正享有急诊的待遇。

而在中国情况却绝然不同,即便是有个头痛脑热,发烧咳嗽的病人也会考虑到急诊看病。为的就是能迅速根治、短期见效,而且是先来先看。

造成这样的差别,不能断然的判断谁对谁错,因为国家不同、人力资源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待同样问题解决的方法就存在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精神是一致的。

虽然在加拿大第一次来急诊的经历不怎么令人愉快,但却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以人为本的公平准则。在处理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谁先谁后,是根据客观的情况而定,不存在丝毫的人为因素。这一点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也是将来需要更进一步学习领悟的地方。

不过以后要是真的有个大病小疾,伤风感冒之类的,我可记住了,千万不能选择看急诊,还是自己买药吃吃算了。

生命之光广播电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