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他!我怎麼能愛他呢?”我聽到我朋友問此問題時,我一點都不驚訝。事實上,我認為她問了這個問題問得好。在《聖經》班,她剛剛聽傳道人提到羅馬書十二章,說“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馬書12:9-10)。這位女士舉手,說,“我不喜歡人家!我怎麼能愛他呢?這種愛不是虛假的嗎?”這位朋友的問題很誠懇,很實在。
答案是什麼呢?基督教非常重視“愛”而耶穌基督曾經說過,“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39;馬可福音12:31)。聽到這句話,恐怕一般人的反應是:“某人得罪我,某人欺騙我,張三背後說了我的壞話毀謗我。李四對我太太和孩子不禮貌。我怎麼能愛他們呢?我何必愛他們?我做不到!”
但是,我們沒想到,在這裡,耶穌基督所說的“愛”並不是你和我時常想到的愛。耶穌基督所說的“愛”是最高層的愛,是神愛世人的愛,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愛。是期待對方改邪歸正的愛。是“我不要那人滅亡;我希望他能夠改變”的愛。
無可否認的事實是天天在社會當中有人對別人不好。天天都有人搶、打、虐待、欺騙等。一般來說,我們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我們的反應是懷恨、報仇、以以牙還牙的方式對待對方。但是,當我們做這些以後,我們發現這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從古到今,大多數人用懷恨報仇的方法解決問題。譬如(講勉強一點),如果我殺你,你的哥哥就報仇殺我。我的堂兄就要去殺他;他的弟弟就殺我的堂兄等等。結果是什麼呢?只是很多屍體罷了!問題仍然存在!繼續報仇不能解決問題,而是在火上加油。
據說,愛因斯坦(Einstein)曾經說:“愚笨的定義是繼續做同樣的事情但是期待不同結果”。人家與他的祖先一樣,一直用“報仇”的方法解決問題。雖然它一直不解決問題,但是後代(我們)仍然使用它而繼續期待它會解決問題!(愛因斯坦會把我們稱為愚笨吧!)
耶穌基督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一樣。耶穌的道德觀不一樣。耶穌教導我們要“愛仇敵”(馬太福音5:44)。請注意!耶穌沒有說要“喜歡仇敵”;他沒說要“跟他往來,與他作朋友”。所以我朋友問的問題是對的!“我們不喜歡他,怎麼愛他呢?”耶穌說要用神的愛愛他——要用神那種最高層的愛愛他。希望他能夠明白神的愛,而因此就懊悔他的懷行為,悔改歸正。
請思考以下的三段話:
1)我們恨惡張三所做的懷事情,但是我們不恨張三本人。他——與我們一樣——也是個人。他——與我們一樣——是神所創造的。他——與我們一樣——有日常生活上的需要。我們——與他一樣——不是完全人,是犯過過錯的人。所以基督徒要用我們的理智說服自己可以恨他的行為和他所做的事情,但不要恨他本人。
基督教的基本思想之一是“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馬書3:23)。“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羅馬書5:9)。如果創造宇宙萬物人類的神能夠不恨我們,我們不能不恨別人嗎?如果神能夠愛我這位罪人,我不能愛那位得罪我的人嗎?
2)我們恨惡對方所做的懷事,但是我們希望他能夠悔改和改變他的想法和行為。神很耐心地等待我們悔改歸正。同樣我們希望也期待那位欺騙我們的人能夠悔改。雖然我們不喜歡他,目前我們沒有辦法和他作朋友(也許永遠不能跟他成為朋友),但是我們不恨他。我們耐心地等待他改過自新。
3)耶穌基督教導我們說:“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馬太福音7:12)。耶穌的話跟孔夫子的一句話很相似。“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論語15:24)。如果我們希望世界和社會能夠改進,我們每一位都要記得:必須由我開始!
耶穌不要求我們“喜歡”萬人,但是他教導我們用神愛我們的愛“愛”萬人。耶穌還為我們留下了榜樣——他為我們舍了他的性命!這份愛偉大、誠懇、無私。因此,耶穌告訴我們也要愛對方。
請我們一塊兒來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