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为什么我常被别人的话刺伤

boundary 2妻子在厨房里忙了几个钟头,辛苦做出一顿晚饭,老公吃了两口,皱皱眉头说,“菜味道不对,很难吃,你真差劲,连个菜都不会煮!”之后把碗筷一甩,“我不想吃了,好火!都是你害的!”

太太立刻泪流满面,觉得自己真是糟糕,一点能力都没有,而且先生心情那么坏都是她的错,她需要更努力,做的更好。

妻子真得像丈夫批评的那么糟吗?不见得,但她把丈夫的主观判断当成正确的,容许那些评语来践踏自己。丈夫真的觉得自己老婆那么糟吗?不一定!但他让自己的想法不经思考的冲口而出,忽略了话语强大的杀伤力。

我们在沟通上有两道界线─说话的界线和听话的界线。心理咨商师杰姆安德森(Jim Anderson)医生说,当一个人不懂得守住说话的界线,他容易出口伤人;而当一个人不懂得竖起听话的界线,他容易被人伤害。

说话的目的是要陈述我们的想法,让对方了解。当一个人说出的话带有伤害性,亦即言辞中带了讽刺,贬抑,讥笑,羞辱,怪罪,诅咒,论断。比方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是个白痴,笨蛋,你是没望的,你真没出息,我后悔生了你,就凭你做得到吗?别人都比你强,这么简单你也学不会! 类似像这样的言辞都超出了说话该有的界限。

还有些人以关心作为名义,实则想要在想法或行为上进行掌控。比方说,强势的告诉你该怎么吃,怎么穿,怎么过日子,怎么做决定,当你不同意时,就会用更强烈的言辞要你屈服或是让你有罪恶感,虽然他表示是这么建议是为你好,却是越过了说话的界限。

不但是说话的内容有该守住的范围,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也有一定的界限。如果带着怒气大吼大叫,或是没有耐心听对方说话而中途打断,或是说谎和没有理由的违背诺言,也都是打破了说话的界限,听话的人情绪上都会受伤。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说话的界限,管得住自己的嘴,所以听话的人要竖起一道界限来保护自己。

安德森医生说,别人说的话不要马上照单全收,要有个过滤的过程,就像是在胸前竖起一个隐形的棒球手套,话来的时候,先挡在手套外面,分辨一下话语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如果对方说的是正确的,就让它进来,如果不正确,就把话语挡在外面,不要让它进入你的脑中影响你的情绪。

太太做了一道菜,先生说味道不对,味道不对是真的,这句话在过滤后可以进来,太太想一下是不是放错了佐料,还是材料不对,承认错误,下次可以改进。

但先生还做了很多贬抑性的批评,说太太很差劲。菜没做好并不减低一个人的价值,菜差不表示人就差,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太太该把它隔在外面,不要让它进入脑中,更不要认同先生的看法,接受自己就是个如此糟糕的人。

安德森医生说,很多人听到负面批评时都侧重在为自己辩护,然后让伤害性的话语长驱直入,进入思维,觉得对方说的就是如此,也照样贬低自己,情绪大坏。

如果能先分辨话语的正确性,挡住负面批评,对自己说,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那只是他个人的想法,并不正确,所以我不需要听,更不用相信,我个人内在的完整和安稳就得以保全。

当别人不高兴,而把他的坏心情怪罪到我们身上时,安德森博士说,我们不需要抗起那份谴责,为他的情绪负责。比方说,先生没吃好,怪是太太害他心情大坏,太太不需要接受那份指责而内疚。

当菜不合胃口时,先生可以有很多选择:他可以选择包容,依旧高兴的吃,也可以选择自己下厨做他爱吃的,但他选择生气,这是他自己的决定。太太只需要为她菜没做好的这件事负责,她不需要承担“都是你的错,让我心情那么糟”的指控,而为他丈夫的坏心情负责,这也是需要我们竖起听话界限的时候。

没有人生来有界限的观念,需要被教导。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儿女说话没有守住说话的界限,而儿女也不知道该竖起听话的界限,很多伤害会因此造成。儿女长大之后也会依循父母的说话方式继续去伤害其他的人。

听众朋友,您很容易被别人说的话刺伤吗?还是您容易说话伤到别人?您觉得设立说话的界限和听话的界限有没有道理?如果您有问题,欢迎您来信与我谈谈。来信请寄 smzg@smzg.org

 

作者:何云 Salina Ho

生命之光广播电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