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天文物理學家、柏克萊加大教授馬中佩在獲得「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和「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典禮上,談及子女培養問題時表示,成功的父母不在於教導孩子將來做什麼,而在於教導他們如何面對失敗、挫折,提供溫暖環境,讓他們自由發展。她說,她希望她兒子小提琴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拉得好一點,物理比(音樂家)馬友友多知道一點,她就會很高興了。
讀到這篇報導讓我想到2011年名噪一時的“虎媽”,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蔡美兒。她在《虎媽戰歌》中強調華人家庭的嚴厲的管教方式,造就了孩子的傑出的表現(比如她強制兩個女兒學鋼琴和小提琴),聲稱華人父母嚴格管教子女,而西方父母則在“尊重兒童個性”的口實下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大爭論立即爆發。據《時代》雜誌報道,短短几天內,全球有百餘萬人在網上閱讀了相關消息,並熱烈發表正反兩面的反響。虎媽高壓式的教育方法轟動了美國教育界,並引起全球“美國媽、中國媽”教育方法的熱烈探討。
不管您對這兩位知名傑出教授不同的“媽媽經”有何看法,我想“如何教養兒女”是古今中外,每位為人父母必須面對的功課與責任。因為古有明訓“養不教,父之過”,“昔孟母,擇鄰處”。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但是如何教養孩子卻是需要智慧與不斷學習的。不當的愛,尤其是溺愛,常常會造成“愛之適以害之”的後果。不久前看到的一則新聞,讓我感慨萬千:福州的一對夫婦在連生了四個女兒後,皇天不負苦心人,第五胎終得一子;想必是兒子得之不易,寵愛有加,家裡的經濟條件又好,從小對兒子有求必應。兒子養到17歲,有一天半夜12:00 要求出門會朋友,父親怕半夜出門不安全,而拒絕將機車鑰匙交給兒子;兒子便以死要挾,爬上自家12層的頂樓,一躍而下,把在地面準備將兒子接住的父親,一起撞死。一個家庭的兩條人命就因兒子忡動自私的性格而喪失了!這樣的悲劇是無法避免的嗎?
我認為孩子的人格教育,應該在學術教育和其它一切之上,並且應從小就注意、調教。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健全的成長,並將上帝所賜予他的天賦才能發揮出來,得以榮神益人,才是最重要的。上帝造人,何等奇妙,每一個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人也都不一樣,就單單孩子出生排行都足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並且也都有他的特長與不足,加上每個家庭的條件與環境都有差距,所以很難有一套教育理論,適合所有的父母來教每一個孩子的。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127:3)為人父母必須用心血、花心思照顧好神所賜給我們的每一個產業!從懷老大開始,我經歷到一個生命孕育過程的神奇與奧妙,開始思考神的存在;而孩子出生後,扮演為人母的角色,我是惶恐過於喜悅。因知人的力量有限,即使我每天花24個小時,守護着這個稚嫩的生命,也不能保證孩子不出狀況;我更知道自己智慧不足,需要倚靠大能的神來幫助我教養這個孩子。於是我決定受洗成為基督徒,並於每個周日帶孩子上教會,讓他們從小聆聽神的教導,學會敬畏神、憐憫人;祈求神親自引導他們走在真理的道路上, 而不僅僅是世俗所追求的功成名就而已。
“教導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這是神在聖經箴言22章里給我們教養孩童的一個大方針。但什麼才是我們當教導孩子行在其中的道?什麼是讓他們一生到老都受用的道路?這就是我們為人父母所當深思的!求神賜給你我智慧!
祝福為人父母的您!享受神所賜給您的產業!(周淑美 Shu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