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禮風波的功課

原是教會裡的一件大好喜事,本可激動人心,結果卻出了點小狀況,差點沒有辦成。神藉着這件事,在對我們說什麼,要教會學會哪些真理呢,每位基督徒都當為此祈禱。

事情是這樣的,一個慕道友到教會已經快兩年了,她常在兩個教會間徘徊,有時候去這個教會,有時候去那個教會。對於未信主、又常來教會的慕道友,為著福音和靈魂得救的緣故,一般教會人員都進行不同的傳講與關懷。大家都希望慕道友能信耶穌,受洗,結出福音的“果子”。

我知道傳福音不易。這些年,平時受洗的人員比以前少了很多,所以今天的教會一旦有人決志信主受洗,都是一件激動人心的大好事。甚至比教會有人結婚還要令人高興,畢竟大家都會認為所有的努力終於“結果子”了。就如聖經《路加福音》15 章 7 節說的,“一個罪人 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

但是另一個教會知道了她願意接受洗禮之後,開始了“爭奪戰”。說是他們傳的福音,他們結的果子,應該去他們那邊的教會受洗。這位慕道友覺得自己一路走來,不同的教會人員都有給她傳過福音,自己也比較為難。為了不得罪任何教會,洗禮前的前一天晚上,她忽然跟 我們這邊的教會牧者說不想洗禮了。

當牧者了解情況後,哈哈笑道:“沒事,不要作難,這是好事,只要你願意承認並悔改自己的罪,願意相信耶穌,你去那邊的教會接受洗禮也無妨。” 在該姊妹的心裡壓力得以放下後,洗禮這件事終於得以成就。

是的,我理解,對我而言,我曾經也認為:如果一個人,在我長期的陪伴、關懷、愛和各樣事情的幫助下,他終於感動、決定要信主受洗的時候,我當然希望是在本教會受洗。哪怕在外面哪個地方,我覺得也應該由本教會的人員去幫忙施洗。如果他跑去其他教會施洗了, 我肯定也會心裡不爽,覺得很受傷的。所以在教會當中,因為洗禮也會產生一些摩擦,甚至因為洗禮的問題導致分裂的情況也會發生。

兩千年前保羅的年代,這樣的事情也曾經發生過。在《哥林多前書》1 章 12 節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很有可能這些人有的是保羅施洗的,有的是亞波羅施洗的,有的是彼得施洗的。就像我們今天的人被某人施洗,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記得是誰幫他施洗的。特別如果對方是有名的牧師,說起來的時候都會很自豪地說:“我是 某某牧師給我施洗的。”

教會中出現什麼問題的時候,也變成不是站在真理中說話,而是站在人的一邊說話。變成了對人的“感恩和擁護”,從而沒有行在真理中。有時候甚至變成了對人的跟隨和崇拜。

所以保羅接着在 哥林多前書1章13 節教導說: “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保羅之後只傳福音,很少施洗,施洗的任務交由別人去做。在 3 章 5-8 節保羅接 着教導說,“亞波羅算什麼?保羅算什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 夫得自己的賞賜。”

是的,今天的人讀到這樣真理的時候,也應該正確遵行和運用這樣的真理,切忌因洗禮而“爭風吃醋”,讓好事生變。一個人最終能夠得救,往往是經歷了不同人的努力。可能在某個教會的時候,結果子的時機到了,神讓其“開花結果了”,我們不能就因此而將功勞歸給自己,甚至搶奪神的榮耀,讓人覺得自己“傳福音好厲害”。

其實教會要知道,如果神不動工,我們所做的,都算不得什麼。基督徒所要做的就是,神把任何一個人帶到我們身邊,在那個當下我們努力行好主耶穌交給我們的福音大使命。

神可能讓那人在我們那裡“開花結果”, 神也可能讓那人去到別的地方,在別的地方“生長成熟了”。但無論哪種情況,我們都感恩,榮耀歸主。並且要記得:我們所做的正確的事情,“將來各人都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這就已經足夠了。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