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路上看過這樣一個段子: 媽媽:“孩子,如果媽媽生了一場病,需要 20 萬才能治癒,你願意為媽媽花 這錢嗎?” 孩子猶豫了一下,媽媽立即說道:“你猶豫了,你是不是不愛媽媽?”孩子問道,“那你愛我嗎?” “愛啊,當然愛!” “如果你愛我,你就不應該生這麼貴的病!”
故事還沒完: 孩子接着反問道:“那如果換做是我呢?你願意為我花這錢嗎?” 如果你已為人父母,你會如何回答這個孩子? 這個孩子的媽媽是這樣回答孩子的:“首先,媽媽不希望你生這樣的病,如果上天讓你生了這樣的病,媽媽當然願意,哪怕花光所有財產!如果需要付上媽媽的生命,媽媽也毫不猶豫的願意為你獻上。”
這就是母愛! 我們今天大部分人有不同的身份,我們可能既是孩子,又是父母。延續這個故事,我想請大家以孩子的身份思考:如果我們年邁的父母生了一場需要 20 萬才能夠得已醫治的疾病,首先,你會怎麼想?心情如何?如果需要獻上我們的生 命救治我們的父母,我們願意嗎? 在神的面前,憑着無偽的心,我相信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也是一個對我們挑戰很大的問題……
今年,在我們村,我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老人生了疾病,要花 10 多萬,而且不一定能治好。不久後,這位老人喝農藥自殺了。因為她不想她的子女因為她疾病的醫治問題,而導致子女家中為誰。應該多出少出而爭吵,或是各樣為難。老農民也不想拖累子女,死前反而把自己一生為數不多的存款取好,放在自己旁邊留給子女,一切想的是“那麼周到”。
所以啊,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看到的是父母為孩子想這想那,心裡裝的總是孩子。別談讓孩子為父母的醫治獻上生命這樣的事,他們肯定不願意。父母總是願孩子們健康、幸福、快樂地活下去。但我們有沒有想過:作為孩子身份的我們,我們也有年邁的父母啊!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時候,我們也往往是只愛自己的孩子。作為孩子身份的我們,卻往往忽略了我們年邁的父母。
我們來看看聖經中耶穌的母親一生的經歷及耶穌是怎麼對待她的。馬利亞作為童女被選中作為耶穌肉身的母親。她承受了各種壓力、不解、羞辱,甚至如果被認定為犯了姦淫罪的話,是要被石頭打死的。聖經路加福音 2章34節記錄了對馬利亞的預言說:“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預先講明了馬利亞將來會因耶穌無比傷心、心如刀割!
事實確實如此,當耶穌完成地上阿爸父託付給祂的事,被羞辱並釘死在十字架上時,母親馬利亞就在十架下看着自己的兒子被折磨,心痛不已。但也知道祂在完成神交給祂的使命。作為耶穌地上的母親,她真的是心如刀割!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在懷孕之前就有人告訴我們說,這孩子將會在我們以先死去,我們感受如何?我們願意白髮人送黑髮人嗎?
中國這句話被認為是描述人生最痛苦的分離。反過來,如果人老死亡,我們說是自然規律,能夠自然接受。做耶穌的母親雖偉大,但也是極難的。天父讓耶穌在約三十歲的時候開始傳道,傳道的事工只有三年多,祂人生大部分的時間是與父母一起度過的。
耶穌在死前對一生不易的母親也作了特別“安排”。約翰福音 19章26-27節,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見母親和祂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祂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
作為天父的兒子,祂完成了天父的託付。作為地上馬利亞的兒子,祂順服尊崇自己的父母,盡孝,死前也牽掛着自己的母親、放心不下自己的母親,不忘作為兒子當背負的責任,並作了安排。在孝敬父母上,耶穌也是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說了這麼多,我想讓大家思想幾個問題:第一,父母吃過幾頓我們做的飯菜?還是現在年邁的父母一直還在服侍着我們?我們回家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服髒了還是父母在洗,在家只需要玩玩手機的生活,還以此為榮?多久沒有回去看望父母了?多久沒有跟父母在同一屋檐下生活聊天了?
時常,我們給父母幾分鐘的時間都擠不出來,希望快掛斷電話,父母的嘮叨關切變成了我們厭煩的事,而父母多希望多跟我們說兩句。甚至為了能跟我們多說兩句,想學習了解當下流行什麼,我們感興趣什麼,即便電話掛了,也會表示理解,並安慰自己:孩子工作忙,壓力大,別的幫不上什麼忙,經濟上多幫幫他們。
第二,看我們困難時,父母會覺得愧對我們,並想盡一切辦法地幫我們,而我們往往抱怨父母沒本事。 第三,我們享受美食、美景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父母?有沒有想過能把他們帶在一起,也享受美食美景和分享我們人生中認為美好的時刻?第四,我們希望子女對我們孝順嗎?如果希望,那我們對父母有沒有孝順呢?
第五,我們骨中骨、肉中肉的幫助者—— 她既是我們的妻子,又是孩子的媽媽,我們是否愛我們的妻子、孩子的媽媽,善待她?我們常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而等到我們自己養兒了,也未必知父母恩。
趁父母還在,想想能為父母做什麼,就立刻做吧,千萬不要耽延。相信我,一旦耽延,你做的幾率幾乎為零。千萬不要只說不做,因為這和謊言無異,也是神所痛恨的!有父母,還有家。一旦父母不在,你會發現,原來弟兄姐妹之前可以很好的相聚,都是因為有父母,而如今父母不在,慢慢的,也就沒有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