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急需的時候,見人情冷暖

如果說急診室的經歷只是加拿大醫療體系的一個小側面,那麼接下來的所見所聞足以讓我對整個醫療系統有了更深一步的把握與感悟。

當姐姐第二次的診斷結果出來的時候,她毅然決定在家中接受中醫的治療,因為西醫對她的病情已到了無能為力、束手無策的地步。

然而姐姐是個及其堅強,對任何事情都絕不言敗的人,在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後,她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恐懼與退縮,而是信心滿滿的像個鬥士,令我欽佩不已。

於是我們又搬回了以前的阿姨家中暫住。醫院的醫生雖然沒有辦法醫治姐姐的病,但卻並沒有放棄對她的護理。在我們搬回阿姨家的第二天,醫院就主動打電話過來,提出了一系列的家庭護理計劃和措施,反倒讓我覺得有些出乎意料。

經過了一番了解以後,我們同意為姐姐安排專門的家庭護理人員,於是這個經詳細周密安排過的護理體系便正式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首先是有白天隨叫隨到的專業護士,由她負責處理任何我們認為緊急的情況,而且有任何的需要及要求她都會十二分努力地去滿足。

其次,對於姐姐身體的不適會有針對性的藥品供應,直接從藥店送貨上門,服務及時周到不說,而且是完全免費的。

另外讓我不由肅然起敬的一點是,晚間護理人員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醫院為姐姐安排了夜間的護士上門服務,時間是從晚八點到早八點。

那位護士剛來的時候,我們還特意為她準備了臨時休息的床鋪,可沒想到的是她卻只要求一張椅子、一盞檯燈和一杯咖啡。她說“我晚上是不會睡的,只坐在這裡就好,因為這是我的工作”。

雖然這對她來說是工作,但對我們來講卻是極大的安慰和極大的幫助。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心裡充滿的儘是感激與信任之情了。

雖然家庭護理的工作無微不至,詳盡而周密,可是姐姐的病情卻日益加重。終於在一個星期之後,她再次不情願地住進了醫院。

初次來到住院部,這裡的景象與急診室完全不同。可能是因為醫護人員充足的原因,病人在這裡不需要花時間等待就可以得到處理。

仔細觀察一番,感觸頗多,與國內的狀況相比較,又有很多的不同之處。首先,醫生護士在這裡沒有令人緊張的統一白色制服,取而代之的卻是花花綠綠的外衣,很多都綴滿了可愛的卡通圖案,讓人不覺眼前一亮,嘴角上揚,心情也跟着舒暢起來。

其次,這裡人員眾多而分工卻各有不同,有的時候是要靠着裝來區分的。比如說,護士會穿花花的衣服,一些負責清潔的人員着藍色衣衫,而負責換洗或提供食物的人員則着粉色衣衫。

剛來的時候我還真搞不清誰是誰,奇怪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人進進出出呢。能得出上面的結論還是我在醫院護理一個月的結果呢。

還有一點顯著不同於國內的是,這裡每個病房都有獨立的衛生間,走道里有為病人和家屬提供的廚房,還有專門供病人平時休閑娛樂的休息室,裡面有書、有電腦、有鋼琴還有一些遊藝類的設施。考慮得如此周全,安排得如此細膩溫馨是我始料不及的。

在醫院住無論對病人還是家屬來講,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這裡的醫療體系卻盡量創造一個溫馨的環境氛圍,讓人覺得舒適、安心。即使身體上有無法忍受的傷痛,心理上也能得到些許的安慰。

從醫生到護士,甚至是清潔人員無不顯得彬彬有禮,謙遜有加,究其根本,我想大概就是“尊重”二字吧。尊重病人,從病人角度出發,所以有了良好的護理和整潔的環境。

同時,也尊重病人的家屬,要盡量減輕他們的負擔,而且要保障他們有完全的知情權。每次醫生來尋訪的時候都不停地問我有什麼需要,對他們的工作還有什麼要求,也因此建立了良好的溝通。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花費問題。在這裡只要有醫療卡就可以免費醫治,如果不是這樣,我想姐姐的情況放在國內的話,傾家蕩產也是有可能的。

雖然早就聽說加拿大有非常好的醫療體系和保障,但終歸都是道聽途說,非親眼所見,親身所感,但此番經歷之後,頭腦中的空白之處我想已被填得滿滿的了。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