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信任他人就已經夠難了,但在不能看到的情況下,嘗試信任上帝,那就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聖經》把對上帝的信任稱為“信心”,我們可以從過去 “信心英雄” 的故事中學到很多關於 “信心” 的知識。
其中一個一直吸引我的故事是柯立夫-劉易斯的信仰故事。雖然他是在一個基督教家庭中長大的,但在 15 歲時,他卻公開宣稱自己是一個無神論者。劉易斯一直掙扎着,不知如何向上帝禱告,也不能感受到信仰中的真實,很快他就完全放棄了祈禱以及對上帝的信心。
導致劉易斯離棄信仰的原因還有很多。九歲時,劉易斯的母親死於癌症。你可以想象,這場變故對那個虔誠祈求上帝醫治他母親的小男孩在信仰上造成的打擊。當這些祈禱沒有得到回應時,他變得困惑。他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信心,心中充滿了愁苦。
父親是個很嚴厲的人,經常發怒,也許更糟糕的是,他在對家庭成員的關愛方面更是有所欠缺。 沒有能夠妥善地處理母親去世這件事。劉易斯後來說,當他失去母親時,他感覺同時也失去了父親。父親將劉易斯和他的哥哥沃倫丟給一所寄宿學校,在這所學校里,校長虐待學生,後來還被宣布為精神失常。
有一段時間,劉易斯沉迷於魔法玄學,但是一天晚上,他發現他的一個朋友在地上又踢又叫,哭喊着說自己正被拖進地獄。這個朋友是唯靈論的信徒,那次經歷幫助劉易斯擺脫了對玄學的痴迷。
劉易斯也曾被給世界帶來痛苦、邪惡以及掙扎的各種問題所困擾。他親眼目睹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爭雙方的暴行,參戰的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在為上帝和祖國而戰,戰爭最後卻以可怕的、相互殘殺的方式而結束。
劉易斯是土生土長的愛爾蘭人,後來到牛津大學馬格達林學院任教,在那裡,他遇到了一群後來被稱為 “英克林”的知識分子朋友。他們志同道合,一起談論信仰、生活和文學。在一次聚會中,劉易斯驚訝地發現,一些他最尊敬的、才華橫溢的人,竟然都是基督徒。
劉易斯開始懷疑自己先前的想法。他感覺自己建造了一扇門,這扇門將真理阻擋在門外,他決定打開這扇門,迎接上帝進來。劉易斯說:“我屈服了,承認上帝就是上帝。”
從那天晚上起,劉易斯開始相信上帝,但他對耶穌基督的信仰是後來才產生的,這還是得益於來自他的基督徒朋友的幫助。這些朋友中,有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托爾金,他也在牛津大學任教,是小說《指環王》的作者。
一天深夜,劉易斯、托爾金和雨果-戴森一邊在河邊散步,一邊討論着信仰、異教神話和基督教。事實上,劉易斯被異教神話中神復活的故事所吸引,雖然這些神話激起了他的探索欲和想象力,他還是認為,包括基督教在內的這些神話故事其實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可是托爾金卻告訴劉易斯,不應該因為在這些異教神話中可以發現基督教的痕迹而感到困擾。托爾金說,這表明上帝在按照他的形象所創造的人類身上,設置了一種嚮往,是人類對比自己更偉大的事物的渴望,事實上,正是為了滿足人類內心深處的渴望,上帝在聖經里寫下了那些關於耶穌的故事。
這種渴望引起了劉易斯內心的共鳴,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經歷過這種渴望,這種渴望他稱之為 “喜樂”。
托爾金曾經談到,如何在人類的內心之中尋到這些基督教故事的蹤影,以及這些故事怎樣在其他文化典故中得到回應。雨果-戴森的觀點更加實際和務實。他說,他相信上帝,因為這個信仰曾幫助他穿越人生的驚濤駭浪,擺脫了這個世界中的很多難題和掙扎。
那時劉易斯已經相信上帝,但在那次深夜談話的幾天後,當他坐在哥哥的摩托車挎斗里去擁擠的動物園的路上時,他開始相信耶穌基督。他說:“當我出發時,我還不相信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但當我到達動物園時,我卻奇蹟般地相信了。”
信仰的本性往往如此,有時會出乎意料,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降臨。當我們的心、思想和理性開始向上帝靠攏時,我們的生活就會向新的可能性敞開大門,我們就會意識到,其實我們可以成為更精彩的故事中的一部分,如此,信仰就會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
隨着時間的推移,劉易斯真正地愛上了他所信仰的這位上帝,並繼續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基督教作品,其中包括《納尼亞傳奇》,該書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最受喜愛的兒童奇幻系列作品之一。在該系列的每一頁上,你都能聽到基督教的回聲。
我們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麼呢?我們學到信仰是一段充滿了坎坷、掙扎和懷疑的旅程。但是,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安排了朋友來陪伴我們走完這段旅程,提醒我們在順境和逆境中都要跟隨上帝。
朋友,你呢?在這段信心之旅中,在與上帝的交通中,你處於什麼位置呢?你如何看待劉易斯的信仰故事?你有什麼問題和疑惑嗎?在通往上帝的信仰之旅中,上帝安排了誰來幫助你呢?願上帝在人生的旅程中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