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2日下午,美國宇航局首次宣布,根據”機遇”號火星車對火星的岩石結構及化學成分探測所傳回的數據分析,火星曾經有過含水的濕潤環境,這種環境使火星生命的存在成為可能。這消息如久盼的甘泉,令眾多研究生命起源的科學家興奮不已。
人類探測火星的努力在1962年11月以蘇聯發射“火星1號”探測器開始。這些年來,一共有30多次火星探測器的發射,但都和“火星1號”一樣,因中途與地面失去聯繫而告失敗。這次“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的成功無疑是美國的巨額投資和工程師們不懈努力的結果。其實,人類付出高昂代價探測火星的真正目的在於尋找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無非有兩種可能。一是由無機物質自然地,隨機地演變而成;二是由超自然的力量,有目的地創造而成。我們在學校所學的,從大眾媒介所聽的都在說,“生命由自然演化而來,這早就是科學定論,不容置疑。”但事實卻是,“生命演化論”因缺乏科學證據,正處在危機之中。
最被廣泛引用的支持“生命演化論”的科學證據來自美國科學家米勒(Stanley Miller)的實驗結果。1952年,米勒在實驗室建造了一個密封的,盛有甲烷,氨氣,水蒸氣和氫氣的反應箱。這些氣體的用量在以模擬人想象中的原始大氣的成分。
他在箱內還安放了兩個電極,用通電後產生的火花來模擬原始地球上的閃電。米勒在通電後的反應箱里發現了氨基酸,一種能構成蛋白質的小分子。這一發現頓時轟動了整個科學界,因為生物的基本成分之一是蛋白質,蛋白質又是由氨基酸聯成鏈所形成,幾個無機化學氣體成分在天然條件下竟形成了生物獨有的氨基酸。人們便由此推論,這證明生命由無機物質自然地,隨機地演化而成。
然而,近幾十年來的科學研究結果卻與“生命演化論”格格不入。米勒把原始大氣想象成是完全無氧的環境,因為氧氣會迅速破壞隨機產生的氨基酸,防止蛋白質的形成。而實驗證據表明,沒有氧氣和臭氧層,地球上出現的蛋白質,核酸等有機大分子都會被太陽的紫外線破壞,阻礙“生命的演化”。
另外,米勒的反應箱中必須有相對高濃度的氫氣,可事實上,地球大氣中的氫氣不可能這樣高,因為氫氣太輕,早就會向太空彌散而消失。高濃度的氫氣還使米勒反應箱的溫度過高,破壞了剛剛形成的氨基酸,米勒因而必須在反應箱上安裝冷卻的裝置才行。現代生物化學發現蛋白質的功能是由它的氨基酸順序決定的。這就是說,米勒反應箱中所產生的氨基酸必須“隨機地”排列成一個特有的順序才有功能。
據計算,要使二十種不同的氨基酸“隨機地”形成一個中等大小的由一百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序列,其成功率是1/10130。要“隨機地”形成一個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其成功率是1/101000億。原來相信“生命演化論”的英國著名天文學家霍伊爾 (Fred Hoyle)根據自己的計算後決然放棄了這個理論。他指出,“以這個方式產生生命的幾率就相當於一個廢鐵場剛被一場龍捲風刮過,風用那裡的廢料隨機地組裝成了一架波音747客機的幾率。”
如果生命不是隨機產生的,就一定是超自然力量的產物。這個力量是誰?造生命的目的又是什麽?《聖經》說:“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並賜福給他們…(創世紀1:27-28)。” 《聖經》還說:“神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要叫他們尋求神。神已經定了日子、要藉着他所設立的人(指耶穌)、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指耶穌)從死里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使徒行傳 17:25-31)。”
“生命演化論”的許多倡導者面對大量科學證據的駁斥,不得不承認:(用米勒的話說)“我們僅僅是還沒有找到(生物演化的)竅門而已。”這種暗示生物演化中存在特別的竅門或配方,不是與他們堅信的生物演化的隨機性自相矛盾嗎?在地球上找不到證據的現實使他們開始將希望放到別的星球上。
1959年,米勒在《科學》雜誌發表的“原始地球有機化合物合成”一文中預言,在火星或金星上找到生命將是“生命自然演化論”牢固的證明。他們說,火星和地球的大小及與太陽的距離最相似,如果生命能在地球上演化而來,也會在火星上出現。火星上沒有水的事實曾使他們沮喪多年,因為水是生命之泉。現在,”機遇”號火星車發現火星上曾有過水的跡象,再次使“生命演化論” 倡導者的希望死灰復燃了。他們迫切盼望,這火星上的遠水能解近渴,使他們脫離困境。
朋友,生命之源既不在地球上,也不在火星上,而是在那超自然的神。人的肉體和靈魂都需要水的滋潤。耶穌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生命之泉、涌流不息,直到永生 (約翰福音4:14)。”耶穌就是神賜的生命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