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读圣经《彼得前书》第四章的时候,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我,也让我想起了事工中的一些尴尬不悦的事情。当然,也想到了一些美好的事情。《彼得前书》4 章 9 节的经文是这样说的:“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我们有接待过别人吗?接待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如何,有发怨言吗?
有一次我和一个弟兄外出到另外一个城市服事。由于经济不是很宽裕,我们联系了那个城市的一个弟兄,问他的家庭是否愿意接待我们,他们欣然同意。我们那次的行程计划是一个星期。入住的头两天我们都很开心,做完一些工作后接待的家庭也会给我们预备了饭食。可就在我和同工的弟兄住到第三天的时候,我们觉得接待家庭的气氛有了些微妙的变化,感觉非常明显。
我们进家的时候,接待弟兄的妻子板黑个脸,打招呼也不应答,也不看我们。我们跟接待弟兄了解了下情况,就问到是不是我们给他们带来了不便,并表示歉意,同时告知我们可以离开去住酒店。弟兄告诉我们说最近因为人多了,妻子做饭的工作量加大,生活成本也增加了。原来如此。
我们没有说什么,当下拿了几千块钱给这个弟兄的家庭。其实我们这一周在他们家的开支用不了这么多,但我们决定慷慨地给出。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当然也过上了太平、丰衣足食的日子。
其实,我们深知,接待人是不易的,也容易给人造成各样的不便。以前的世代,接待人可能比今天更不容易。比如说当时交通不便,没有随处可见的旅馆和餐馆。接待的家庭房子狭小,物资匮乏。但说到款待的时候,方式跟如今差别不大,也是指打开自己的家门,迎接人进来,给他们吃喝,并给人提供住宿。
神提醒我们:人要愿意做这一切是好的,并且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不要发怨言。不然,会让被接待的人感到极其不舒服。没有爱的接待,也不蒙神悦纳。
我们家庭每次去美国的时候,从没有住过旅馆,都是弟兄姊妹接待的。我们在一个弟兄家,一待就是一两个月,他们每天早起外出的时候,都会把早点或吃的东西摆在餐桌上,留个字条,让我们随意,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
我的女儿喜欢吃西红柿、草莓、冰淇淋、蛋糕,接待的弟兄家里从未断过这些东西,冰箱里总是补上。当时,女儿三岁左右,每天早晚还有喝牛奶的习惯,他们家的牛奶从未断过。
我们住的很舒服,因为在他们家爱意满满。他们没有抱怨我们这或那,年幼的女儿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自由,我们很是感恩,如今女儿还对他们记忆犹新。这样遵神的话而行的家庭,我相信他们改变和影响了很多人的生命,我们家庭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知道不被爱的心理是何滋味和感受。我们也深知被爱的心理又是什么样的滋味和感受,及对我们生命的影响是什么。所以我们家庭也效法这些接待远人而不抱怨的家庭。当别人来到我们生活的城市,我们想到这些有爱的家庭是怎么接待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效法他们去接待别人。
有时会有不便与麻烦,甚至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提醒自己:不要发怨言!我们在有爱、不抱怨的家庭深受影响,当我们这样去效法和传递爱的时候,我相信神同样也会借助我们家庭,去改变和影响他人的生命,让他们以后在款待别人的时候不发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