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待別人,不發怨言

今天,我在讀聖經《彼得前書》第四章的時候,有一句話深深地觸動我,也讓我想起了事工中的一些尷尬不悅的事情。當然,也想到了一些美好的事情。《彼得前書》4 章 9 節的經文是這樣說的:“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我們有接待過別人嗎?接待的時候,我們的態度如何,有發怨言嗎?

有一次我和一個弟兄外出到另外一個城市服事。由於經濟不是很寬裕,我們聯繫了那個城市的一個弟兄,問他的家庭是否願意接待我們,他們欣然同意。我們那次的行程計劃是一個星期。入住的頭兩天我們都很開心,做完一些工作後接待的家庭也會給我們預備了飯食。可就在我和同工的弟兄住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們覺得接待家庭的氣氛有了些微妙的變化,感覺非常明顯。

我們進家的時候,接待弟兄的妻子板黑個臉,打招呼也不應答,也不看我們。我們跟接待弟兄了解了下情況,就問到是不是我們給他們帶來了不便,並表示歉意,同時告知我們可以離開去住酒店。弟兄告訴我們說最近因為人多了,妻子做飯的工作量加大,生活成本也增加了。原來如此。

我們沒有說什麼,當下拿了幾千塊錢給這個弟兄的家庭。其實我們這一周在他們家的開支用不了這麼多,但我們決定慷慨地給出。接下來的幾天,我們當然也過上了太平、豐衣足食的日子。

其實,我們深知,接待人是不易的,也容易給人造成各樣的不便。以前的世代,接待人可能比今天更不容易。比如說當時交通不便,沒有隨處可見的旅館和餐館。接待的家庭房子狹小,物資匱乏。但說到款待的時候,方式跟如今差別不大,也是指打開自己的家門,迎接人進來,給他們吃喝,並給人提供住宿。

神提醒我們:人要願意做這一切是好的,並且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不要發怨言。不然,會讓被接待的人感到極其不舒服。沒有愛的接待,也不蒙神悅納。

我們家庭每次去美國的時候,從沒有住過旅館,都是弟兄姊妹接待的。我們在一個弟兄家,一待就是一兩個月,他們每天早起外出的時候,都會把早點或吃的東西擺在餐桌上,留個字條,讓我們隨意,就像在自己的家裡一樣。

我的女兒喜歡吃西紅柿、草莓、冰淇淋、蛋糕,接待的弟兄家裡從未斷過這些東西,冰箱里總是補上。當時,女兒三歲左右,每天早晚還有喝牛奶的習慣,他們家的牛奶從未斷過。

我們住的很舒服,因為在他們家愛意滿滿。他們沒有抱怨我們這或那,年幼的女兒像在自己的家裡一樣自由,我們很是感恩,如今女兒還對他們記憶猶新。這樣遵神的話而行的家庭,我相信他們改變和影響了很多人的生命,我們家庭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知道不被愛的心理是何滋味和感受。我們也深知被愛的心理又是什麼樣的滋味和感受,及對我們生命的影響是什麼。所以我們家庭也效法這些接待遠人而不抱怨的家庭。當別人來到我們生活的城市,我們想到這些有愛的家庭是怎麼接待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效法他們去接待別人。

有時會有不便與麻煩,甚至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提醒自己:不要發怨言!我們在有愛、不抱怨的家庭深受影響,當我們這樣去效法和傳遞愛的時候,我相信神同樣也會藉助我們家庭,去改變和影響他人的生命,讓他們以後在款待別人的時候不發怨言。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