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感悟


这次暑假带着孩子和二姐去了九寨沟,峨眉,乐山大佛和著名的熊猫繁衍栖息地等旅游胜地。因为山高路远,旅途路线不熟,我们参加了一个接待华侨的旅行团。我们一行有十个孩子,十六个大人。这次旅行的精华和高潮,对孩子们来,当然是看那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对于大人们来说,当然是那位于四川阿坝洲境内、巍峨连绵的岷山山脉深处的九寨沟了。毋庸置疑,九寨沟是美的。“九寨归来不看水”,牟尼沟,五花海,珍珠滩,诺日朗瀑布….九寨沟的美景实在是数不胜数。那叠翠的丛林,七彩的海子,那如蛛网般连缀的流泉都是那样令人流连忘返!但对我而言,这次旅行最难忘的确是那一段夏日午后在松潘附近茶马古道边喝藏茶的经历。

导游将我们领进一个茶屋。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一张甜甜的笑脸迎上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藏族姑娘,央贞卓玛。卓玛在藏语中就是姑娘的意思。另外两位卓玛正在准备煮茶。不大却很舒适的茶屋里,空气中飘绕着一种特有的茶香。等我们坐下后,央贞卓玛开始为我们讲解藏茶茶道。她穿着一身天蓝的藏族女孩的传统服装。大襟的右边扣絆。类似于旗袍的小竖领的。剪裁合身又不失大方,颜色明快却有不令人炫目。她大约二十出头,有着让人心融化的甜美笑容。她讲述了藏茶的制作和特色以及与普洱茶的区别以及如何煮茶和喝藏茶。

藏茶是藏人的民生之茶。藏民生活的高海拔地区不产茶,所以藏茶要从汉区贩茶到高原。自古以来,藏茶产于四川的雅安。通过茶马互市,汉人用藏茶换取藏民的马匹。一匹上等马大概需要四十斤藏茶。自唐朝以来,就有关于藏茶的记载。所以藏茶也堪称千年古茶。对于生活在高原的藏民,植物稀少,且生长缓慢。没有蔬菜、没有水果,藏茶是他们维生素的摄取之源。世界屋脊高寒缺氧,紫外辐射强,居民生活必须摄入高脂肪、高糖类食物以适应艰苦的自然环境。藏民常年食用牦牛肉、羊肉、奶制品、青稞等高热量食品,需饮藏茶以助消化和分解油腻食物。故有称“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这都说明藏茶在藏民生活中的重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藏茶还有医疗保健作用。这一点从“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可以体现。藏茶的医疗作用也可以从藏民少有高血脂,高血糖等现代人常有的健康问题可见一斑。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色呈褐色。藏茶通常是全发酵的,制作成茶砖的形式便于携带。我想这和藏民游牧生活特性有关。藏茶通常是需要煎煮的,不过五分钟即可。一般一个茶包可以煮五壶茶。和其他茶不同,隔夜的藏茶是可以喝的。

在听茶道的过程中,我被这位央贞卓玛以及她的讲解深深地吸引住了。她讲解的语气甜美亲切,用词简洁精到,她看起来是那样真诚而又开心,她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沁人心脾!听她的讲话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由于煮茶,分茶需要一点时间,其间我们不由和她多聊了一会儿。她说她非常喜欢她的工作。她只所以能在这里工作有这份工作,是因为她在这里的藏族姑娘中学历是最高的。我原以为她是研究生或者至少是个本科生。不料她说她是初中一年级毕业!因为她家有一位亲戚是汉族人,告诉她的父母说一定要让她多读书。所以她的父母让她读到了初一。二零零八年她的家乡遭遇大地震。房屋全毁。她很幸运在政府的帮助下,有机会到成都上了一所台湾人在成都开办的茶艺学校学习茶道和普通话。毕业后就在这个茶屋工作。

言谈间藏茶煮好了。央贞请另外两位卓玛为大家端上新煮的龙须眉藏茶,端看着这红陈浓醇的藏茶,央贞说大家可能会不习惯这茶的味道,因为你会觉得很苦。但她保证,第二杯一定会甜。我喝了一口,的确,一股浓浓的苦味。然后卓玛又为我们端上一杯普通的白开水,由于不习惯前一杯的苦味,我们马上喝了那端上来的白开水。果然不错,一杯平常的白开水竟有一股前所未有的甜味!我是学神经科学的,当然知道其实白开水还是原来的白开水,只是我们的味觉系统在喝了有苦味的藏茶后的感受不同而已!

这道藏茶太富有生活的哲理了!我们对生活的体验何尝不就像喝这道藏茶?只有那些历经人生艰辛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醇美。就像眼前的这位央贞卓玛小妹妹,她的学历和她拥有的这份工作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也许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她那美好的言语,甜美的笑容,以及她对自己拥有的那一份生活的感恩与珍惜,让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这次与她的短暂交错会让我会终生铭记不忘。她的经历与态度让我自省,感动。感谢她让我真正领悟了藏茶的味道!

生命之光广播电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