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饒恕的故事

在聖經《馬太福音》18 章里,彼得問了耶穌一個問題,經文是這麼說的:“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 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主耶穌對他的回答是:“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親愛的聽眾朋友,我們回想一下我們這一生,當別人得罪我們的時候,可能現在都義憤填膺、不能釋懷。而且我們是很難做到讓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我們之後,我們又不斷地選擇原諒他們的,不是嗎?

特別是我們最親的人,往往一次的傷害,“傷口”就難以癒合,更別說三次以上的傷害,別人都會笑話我們傻了。我們 都會說“事不過三”,即機會不會給超過三次,而現實中能達到三次的少之又少。這麼看來,彼得算是很好了。

彼得問耶穌說,饒恕別人到七次可以了把?不知道彼得說自己的饒恕極限是七次的時候,生活中有沒有發生過別人得罪他七次,他七次都饒恕別人的事。然而,主耶穌的標準卻是七十個七次,按算數 算出來,那是 490 次啊。

一個人得罪自己 490 次,卻要 490 次都要原諒他,我相信生活中不會有這樣的事和這樣的人,我們哪會讓一個人這樣無數遍地得罪自己。即便惹不起,也早就敬而遠之了。

而主耶穌要表達的,並不僅僅是表面的字面意思而已。祂接着向彼得講了一個故事。耶穌說天國好像一個國王要和祂僕人算賬,有一個欠國王一千萬兩銀子,這是一個人無論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償還的債務。

但當他向國王求寬容的時候,王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還免了他的債。而他出來遇到一個欠他十兩銀子的同伴,卻是揪住他的同伴,掐着他的喉嚨,要同伴還錢。即便同伴央求寬容一下,他也不肯,竟然把他的同伴下到監里。

國王得知這事,把他叫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

故事的結尾告訴我們主耶穌真正要表達的意思:“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所以,作為將來要進天國的信徒,主耶穌告訴了我們,在地上應當怎麼樣對待得罪我們的人。我們要有慈悲憐憫、願意饒恕得罪我們之人的心。

我們一生無數次得罪了天父,當我們尋求原諒赦免的時候,天父也無數次地接受和原諒了我們,向我們展現祂的慈悲、憐憫和忍耐。而我們能說天父傻嗎?當然不能, 一切都是因着祂對我們的愛!

我曾經深深恨過一位長輩牧者。我跟他一起侍奉 4 年,在這四年里,他教會了我很多東西,讓我的靈命提高了很多。

我們每周見面至少 4 次, 討論一周的各樣事情和計劃。他的每次出行接送機幾乎都是我,教會裡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我與他相處的時間長。我們建立了父子般的關係和情誼,他也把我按立成 了教會的牧者。

然而,在教會發生分裂的時候,他聽信了一群人對我的指控,讓我的家庭離開教會的時候,我的心徹底被傷透了。要知道,能深深刺透我們心的人,就是關係很深、很親近的人。如果關係不深,我們甚至覺得無所謂,傷害不了自己。

後來他意識到自己作了錯誤判斷的時候請求我原諒,並告訴我他沒有臉面再見我,我一直不願意原諒他。他寫了好幾封信給我,我都從來不回他,因為我覺得自己被傷害得很嚴重,無法釋懷。

直到一天我再次讀《馬太福音》里的故事。聖經《彼得前書》4:8 節也說:“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是啊,因神的愛,祂願意赦免我們的罪,我們也一樣,因為對別人的愛,我們才願意去饒恕得罪我們的人。我之所以不能饒恕,因為我只有怨恨,沒有愛。

而神在聖經約翰一書 3:15 節里說:“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你們曉得凡殺人的,沒有永生存在他裡面”。這讓我深深意識到我這種態度的嚴重性。所以我也向神悔改、禱告,開始回復了那位老牧者的信件。現在,我們已經修復了彼此之間的關係。

親愛的聽眾朋友,怨恨是可怕的泥塘,我禱告這篇短文能幫助你從對人的怨恨中脫離出來,讓自己解脫,也能夠去饒恕得罪過你的人,修復與他們的關係。

我和你也當思想,我們自己曾經是何等 的糟糕,即便現在,我們依然是時常犯罪的人,但主依然愛着我們!我們應當請求祂的饒恕與幫助,效法祂的愛,去饒恕得罪過我們的人,並且去愛他們。

Updated: January 10, 2025 — 10:13 pm
生命之光廣播電台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