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大學教授,在外溫和有禮,受人敬重,回到家和太太一言不合,就大吼大叫,嚴重起來還摔東西,甚至會動手打人。一回打得凶了,太太報警,警察上門把他關到監獄裡。
他出來以後很懊惱自己老情緒失控。他說在家從小如此,沒有人告訴他有什麼不對,也沒有人教過他其他表達的方法。
這位教授在學識上超過了博士的水平,但在情緒管理上卻停留在幼兒園階段,發起脾氣就像個四五歲的孩子。他的父母一直以他在學業上的優秀表現為傲,大概沒想過情商,也就是處理情緒的智慧和智商是一樣重要的,可能還更重要。
美國一家叫TalentSmart的公司曾經把情商和其他33種重要的工作技能放在一起測試,結果顯示百分之90表現優秀的人都有高情商。一個智商高,能力強的人如果情商低,他很難快樂,他身邊的人也難和他相處,都會影響到他的工作表現。
情商高的人了解自己的情緒,曉得如何控制,表達和化解,碰到事情能很快的調整心境,不會糾結在負面情緒里;他也善於體會別人的情緒,知道怎麼溝通,能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
家庭心裡咨商師傑姆安德森(Jim Anderson)博士說,一個人的情緒管理是後天學來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如果您希望在這方面投入心力的話,安德森博士建議您首先要教孩子辨認他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發展從兩歲就開始了,所以孩子一會說話,就能開始教他認識自己的情緒。藉著當時的情境,把情緒的字眼教給他:
比方說,你很生氣,因為哥哥不跟你玩。你很難過,因為玩具壞了。爸爸回來了,你好快樂。房間很黑,所以你很害怕。孩子大一點,可以再加進難一點的字眼像失望,緊張,擔心,難過嫉妒 等等。
讓孩子知道他當下經歷的情緒是什麼,以後當情緒再出現時,他不但能辨認,而且講的出來。
教育心理學家說,一個說得出“我很氣你”的孩子比較不會動手去打人。而一個能講“你那樣說很傷我”的孩子比較能平靜的面對衝突。
換言之,當孩子能表達他的情緒,他比較不會用亂髮脾氣,攻擊性的行為,或是故意作對來讓你知道他的不滿和憤怒。
安德森博士說,一些負面的情緒像失望,挫敗,被拒絕,被傷害,孩子是沒有能力處理的,需要靠成熟的大人來疏通引導。孩子得明白事情不會總順着我們的意思走,不如意的時候要健康理性的面對這些感覺。
如果不會辨認和排解,孩子長大以後,會成為情緒的俘虜。碰到事情時,腦中塞滿情緒,無法清楚的思考,容易做衝動直覺式的反應。
有些人動不動就生氣,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焦慮緊張害怕或是受傷,但他自己搞不清,表現出來都是發怒,讓旁邊的人很困惑,更糟糕的是如果他不知道怎麼控制怒氣,大家都受到池魚之殃。
情緒的控制也是得從小就要學。小孩必須知道,負面情緒來時,行為的界限是什麼,有界限才知道控制的範圍。
簡單的說,不可以大吼大叫,罵人,說髒話,譏諷羞辱對方,破壞東西,用暴力傷害對方或自己。
孩子情緒激動時,父母可以讓他回房間,盡情的哭叫,把情緒發泄完再出來談是什麼事。孩子心情惡劣低落,可以建議他藉著運動,畫畫,看書,聽音樂等等來疏解情緒。
父母也要鼓勵孩子,在情緒平穩之後,用言辭把負面的情緒表達出來,不要壓抑,也不要假裝沒事。練習用“我”開頭的字眼。比方說:當你這麼說的時候,我覺得很受傷。當你那麼做的時候,我很難過。這樣的句子只是陳述自己的感覺,沒有攻擊性,比較不會引起衝突。
也帶着孩子設想一下對方的感覺,他當時的心境是怎麼樣的?你說的話給他帶來什麼感受?對事情有什麼幫助?
這些都會為他未來的人際關係鋪路:在學校和老師同學相處,在公司和老闆同事相處,更重要的將來步入家庭,和他的配偶孩子相處。
安德森博士說,很多丈夫從小沒有被教導情緒管理,不知怎麼表達內在的感覺,很難和配偶交心。碰到衝突時,他要不退縮封閉,要不吼叫發怒,造成更大的疏離。而很多太太,在情緒上不獨立,依賴丈夫供應情緒上的需要,卻又不會適當的表達,造成關係的緊張。這些人成為父母之後,很難為孩子樹立榜樣,孩子也就成為他們的延續。
情緒管理是一個生活技能,看起來不重要,卻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從小一直到老。如果您希望孩子有個美好的人生,在督促他學數學,音樂,下棋,跳舞之於,別忘了教他認識他的情緒。
也許情緒管理對您也是新的字眼,過去沒有人教過您,現在開始學還不嫌遲。如果您有什麼問題,或有什麼想法想和我溝通,歡迎您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