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因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情而遭受過指控?對此你會如何回應呢?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很生氣,防備的心理藩籬也會隨即樹立起來。我會儘力還自己一個清白,我想向全世界宣布,無論這些指控是什麼,這都和我沒有半點關係,哪怕都是些關於雞毛蒜皮的小事。
可是如果你被指控的不是小事,而是比較重的罪名呢?比如有人控告你是恐怖分子或是詐騙犯,是殺人犯,你還能保持平靜嗎?又有誰會願意保持沉默呢?耶穌就嘗到過那無端指控的滋味。在審判中,祂面臨了各種指控,其中一項一直纏繞着祂,導致祂的死亡。
稱這些過程為 “審判” 是對 “審判” 這個詞的侮辱。首先,審判是在半夜進行的,這充分說明,這是一樁見不得人的勾當。其次,法官和陪審團正是那群一整周都在聖殿庭院里與耶穌爭論的人,絕對稱不上公正。第三,一個縝密的、針對耶穌的虛假證據製造計劃正在延展開來。
各種各樣的證人站出來,提出虛假的指控,試圖找到一些能站得住腳的證據來詆毀耶穌。當然什麼都不會成立,因為耶穌過去是,現在也是完美的上帝之子,祂沒有任何罪行可被指摘。
不過,最後總會有兩個人站出來,而且他們的證詞還會高度一致。因為根據《舊約》律法,要使一項指控有效,至少要有兩個證人,且證詞一致。 這兩個人站出來說,耶穌自稱能夠在三天之內拆毀這聖殿並重建它,這着實令人氣憤。
在屬靈意義上耶穌說的聖殿是指祂的身體。祂將被殺死,上帝會在三天內重建祂的身體,讓祂復活。這兩個人認為耶穌說的是有形的聖殿,這讓他們感到氣憤,從人的認知角度出發,這種氣憤 是不難理解的。因為三天能建成一座宏偉殿堂聽起來狂妄自大。最後,大祭司問祂:“你是基督嗎?你是彌賽亞嗎?你是神的兒子嗎?”
耶穌回答他說:“是的,正如你所言,你所說的不錯。” 大祭司於是就宣布耶穌犯了褻瀆神明的罪,或是咒詛上帝或自稱是上帝,根據舊約律法,褻瀆神的人是要被處死的。
這次審判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耶穌在整個審判過程中都保持沉默。耶穌一言不發,因為祂知道自己必須上十字架,必須為人類的救贖而死。其次,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猶太宗教領袖用耶穌自己的話定了祂的罪。而這話卻是絕對的真理:耶穌過去是,現在也是上帝的獨生子。
正是耶穌宣稱是神的獨生子這一條指控使祂被定罪,並被帶到羅馬巡撫彼拉多面前受審。
據聖經《馬太福音》記載,當耶穌受審時,彼得恰好在大祭司的院子里。有一個使女走過來對他說, “你素來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穌一夥的。” 彼得在眾人面前卻不承認,說:“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 在門口,又有一個使女看見他,就對那裡的人說:“這個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
彼得又不承認,並且起誓說:“我不認得那個人。” 過了不多的時候,旁邊站著的人前來,對彼得說:“你真是他們一黨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聽了這話,彼得就發咒起誓的說, “我不認得那個人。” 立時,雞就叫了。彼得想起了耶穌的預言,在今晚雞叫之前,他會三次不認主。彼得聽到雞叫聲,就出去痛哭。
猶大聽說耶穌被定了罪,心中懊悔不已。他回到祭司長那裡,想把錢還給他們。但他們不收。於是他把錢扔在祭司長腳下,然後他走到一棵樹下,上吊自殺了。
彼得和猶大都辜負了耶穌。他們都辜負了上帝。彼得走到外面痛哭流涕,而猶大則自殺身亡。猶大的結局就是撒旦希望我們在生活中辜負上帝時所做的。它想讓我們放棄上帝,在精神上、情感上、肉體上徹底地放棄。但上帝希望我們做的是,像彼得一樣懺悔,心中充滿悔恨和憂傷。上帝是信實的,祂會饒恕我們,救贖我們脫離罪的奴役。
上帝後來還使用了彼得,在耶穌基督從死里復活後,傳講第一篇福音佈道的人是彼得。上帝可以使用我們所有人,無論我們在生活中曾做過什麼錯事,犯過什麼罪。耶穌能為我們所有人帶來救贖。
朋友,你呢?從彼得和猶大的故事以及他們在上帝面前的失敗中,你學到了什麼?你在生活中犯了哪些錯誤?你認為上帝希望你如何回應那些不當的指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