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最近,看了一部短剧《茉莉的最后一天》:16 岁的茉莉是个成绩优异的高中生,在众人眼里她乖巧、懂事、贴心,是妈妈的骄傲。突然有一天,茉莉从自家卧室的阳台跳楼自杀了。

茉莉的妈妈是留美硕士,为了孩子放弃了工作,成为家庭主妇,对孩子的要求只有“好好学习”。 她给茉莉设计好的人生的轨迹,希望她读医学、留学。

母亲从不允许茉莉有自己的想法和爱好。茉莉想读中文系,她说中文系让家里丢人。茉莉作文得了满分,她却认为没用,让她多花时间做数学题。

茉莉死后,妈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于是通过科技手段进入女儿的意识,她看到了女儿眼中的痛苦与渴望,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对茉莉的误解与伤害,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看完之后感触良多,其中的两句台词更是影响深刻:茉莉说:“如果我对于你而言这么的完美,那你爱的根本不是我,是你自己”。母亲的独白:“我以为是教育,原来是谋杀”。

现今社会,竞争无比激烈。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拼命地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开展超前教育。

当孩子有所反抗,或是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时,总是会说“我们做家长的还不是为了你好!”。“我们那么辛苦的工作,所有的金钱都花在你身上,你就用这种成绩回报我们!”“我们小时候哪有你这么优越的条件,还不知道珍惜”。

很多的时候孩子只是我们“教育成果的展示品”,是父母的“附属品”和“没有完成的梦想”,甚至是我们“炫耀的工具”。我们用爱来绑架孩子,用考试成绩来定义孩子,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思想来否定孩子。

细想下来,我们会发现,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机器人,所有的指令都是“听话!乖!好好学习!”。我们没有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是有自主权的,应该得到尊重!作为父母,我们要记得,神创造了我们,每个人是不同的个体,神却从未以完美要求我们!

我想用纪伯伦的一首诗来做结尾,希望我们共勉之。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一个“生命”有自己的渴望。儿女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爱他们,却不可以以思想限制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梦中也不能想象到的。你们可以努力地去模仿孩子,却不能是孩子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生命之光广播电台 © 2022